加入我们
首页
{{ reversedMessage() }}
当前选择:北京
关于我们 提交需求 加入平台
关注我们
孙逸仙纪念医院苏士成研究员研究团队在Cell上发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成果
来源:中山大学
2020-04-08
阅读2541

稿件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 作者:孙逸仙纪念医院 | 编辑:许佳、郝俊 | 发布日期:2020-04-08 | 阅读次数:

        近日,我校孙逸仙纪念医院苏士成团队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研究成果正式在Cell(《细胞》)杂志在线发表,该研究发现了补体调控肿瘤B细胞双向作用的机制,深入挖掘了肿瘤相关B细胞的表型、功能及形成机制,为判断化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及患者的疗效预后提供了有应用前景的标志物。CellNature Immunology Review杂志发表评论,积极推介该项研究成果。我校陆艺文博士、赵绮毅副研究员、廖建友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宋尔卫院士为本课题的设计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和大力的支持。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迅猛发展,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免疫治疗等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主要趋势。B细胞是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一环。既往有研究发现,B细胞能够促进肿瘤进展;但近期,多项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肿瘤浸润B细胞数目较多的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更佳。这提示肿瘤相关B细胞存在表型和功能的异质性,并且B细胞很可能是决定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

 

该课题的主要研究设计示意图

 

        该研究收集了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肿瘤组织,从中分离出B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发现化疗后出现了一群以ICOSL+CR2highIL-10-CD20+CD38+CD27+IgA-IgD-为特征的B细胞。研究者进一步借助全视野数字化切片扫描及自动化分析方法,全面解析了患者肿瘤组织中B细胞的位置及表型,发现ICOSL+B细胞倾向于定位在化疗后形成的三级淋巴样结构中,并且它们的浸润数目与患者的长期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利用特异性敲除B细胞表达ICOSL及CR2基因的小鼠模型,证实ICOSL+B细胞的功能是激活T细胞相关的抗肿瘤免疫;该群细胞的产生机制是化疗后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引发的补体信号活化;而补体抑制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决定了化疗后B细胞在不同肿瘤中相反的作用。具备抗肿瘤功能的B细胞以及相关机制中的调控分子,是乳腺癌免疫治疗潜在的新靶点。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2.015

  • 实验外包
  • 方案定制
  • 仪器预约
  • 技术研发
科研共享方便简单
米格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丰豪东路9号院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展示中心二楼米格实验室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发表评论
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热烈祝贺第一期中国医工结合创新发展论坛圆满举办!
2022-06-11
3588
AFM检测技术原理
2021-09-02
6700
1000个SEM测试名额免费送!
2021-08-31
5377